2024/10/21
2024/10/17
玉山文教基金會長期支持藝術與人文發展,連續六年攜手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辦「藝起進劇場」,以不同主題推動文化平權與美感教育。昨(16)日邀請桃園市4所國高中生約250位師生走入臺中國家歌劇院,欣賞由國光劇團帶來的經典劇目《拾玉鐲》,除了觀賞精采演出外,演後也有踩蹺、喊嗓、水袖等互動體驗,帶領學子用有趣的方式認識京劇。
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志成表示,藝文教育的養成,需要持續不間斷的灌溉,希望透過美感教育的紮根,讓學子以最自然的方式親近表演藝術,期待每一次的參與經驗,成為大家成長過程的文化養分。這次也特別感謝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專門委員林光偉親自帶隊參加本活動,並邀請桃園市同德國中、東興國中、凌雲國中、桃園高中等四所學校參加,結合校內藝術與人文課程,將教育現場帶到歌劇院。
臺中國家歌劇院副總監汪虹表示,藝起進劇場活動是歌劇院熱門的藝術教育活動之一,自2017年起參與師生總人數超過2萬人次。歷年邀請各領域表演藝術團隊,演出戲劇、舞蹈、偶戲、當代馬戲、說唱曲藝等節目類型,並依演出型態規劃前導教學教材、演後講解及教師工作坊,讓師生以多元方式認識表演藝術。歌劇院也預先提供演前預習教材,並舉辦「教師工作坊」,透過國光劇團演員及專業講師系統性分享,將戲曲知識授予教育現場的老師,期望能提供嶄新的教案設計方針;演後也設計學習單,讓學生再次思考實際進劇場的感受及對京劇的認識。
本次國光劇團帶來的經典劇目《拾玉鐲》,這齣傳統小生、小旦、小丑的「三小戲」,3名演員身段各有不同,飾演女孩的小旦得小腳綁蹺,展現花旦的蹺功撿拾玉鐲,在一桌二椅的空蕩舞台上,演出開門、開雞籠、趕雞、開米缸舀米餵雞、數雞等細節動作;到了小花臉媒婆丑角出場時,同樣的撿玉鐲動作,卻有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展現京劇表演的「虛擬性、舞蹈化、誇張性、性格化」。
臺灣京劇不僅保留傳統,還融入現代化和文學性,演員也需要非常紮實的基本功,結合演技、音樂、舞蹈與特技的綜合表演藝術,因此玉山期望藉此演出發揚文化的精隨,啟發學生們更多元的學習視野,讓藝術體驗成為共同的美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