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壓力如影隨形,一點一滴悄悄吃掉你的資產。薪水族如果只靠薪資收入,很難抵禦通貨膨脹對於資產縮水的影響。或許你還記得,一包童年回憶的零食,從1985年的3元,到2025年已經漲到10元。這不僅是數字的變化,更是我們資產購買力悄然縮水的警訊。如果我們只依賴單一的「勞力財」收入,辛苦累積的財富將有可能在時間的洪流中不斷被稀釋。
透過正確的理財規劃步驟,訂出財務目標、盤點現有資源、找出缺口,並擬定理財計畫、找到合適的理財工具、定期檢視理財成果,便能積累穩健的資產,一步步抵達幫自己年年加薪的理想境界。
理財第一步:建立認知,打好地基
許多人認為理財就是「投資」,在踏上這趟「理財之旅」前,必須先建立正確的基本認知。講座的核心,是一套清晰的理財規劃六步驟,幫助我們打好財務基本功。
這六個步驟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1. 設定目標
2. 釐清現況
3. 檢查缺口
4. 擬訂策略
5. 選定工具
6. 定期檢視
目標設定:使用SMART原則,讓夢想不再遙遠
為了讓目標不只是空想,講座中介紹了廣泛應用的「SMART」原則,讓財務目標變得更具體、更可行。舉例而言,可以這樣設定:
S (Specific 具體明確): 目標是「提早退休」。
M (Measurable 可衡量): 希望在退休前累積到新台幣2,000萬元的資產,並創造每年新台幣120萬元的現金流。
A (Attainable 可實現): 規劃每年存下新台幣100萬元,持續20年來達成。或已有新台幣1,000萬元,再存10年就夠。
R (Relevant 相關性): 可獨力完成,或需要與人合作或需要協力。
T (Time-based 有期限): 期望在55歲時達成這個目標。
可以嘗試寫下自己的年度目標與計畫,將知識轉化為行動。
攻守兼備:三大理財利器與進階策略
當計畫藍圖確立後,下一步就是選擇合適的理財工具。講座中介紹了三大攻守皆備的利器,並提供了專業的投資洞見。
利器一:ETF (指數型基金) | 傻瓜投資術
ETF具備交易成本低、報酬貼近指數、可分散風險等優點,是穩健的投資選擇。講座中詳細說明了年化配息率的計算公式,並強調配息率是浮動的,單次配得高不代表永遠配得高,以幫助投資人建立更全面的評估能力。
利器二:共同基金 | 懶人投資術
共同基金由專業經理人主理,標的更多元。講座進一步介紹了「低檔加碼(-10%加碼1次)」的D檔投資法。根據Bloomberg 2008~2023年資料回測,在歷經金融海嘯、新冠肺炎等重大事件的市場中,D檔投資法的累積報酬率可達96.3%,優於傳統定時定額的76.7%。同時,數據也顯示,長期來看,選對基金的績效甚至能超越ETF。
利器三:保險 | 風險規避術
一個完整的理財計畫,不能忽視人生的未知風險。講座依據不同的保障需求,將保險清晰地劃分為住院醫療、重大疾病、癌症險與長期看護險等四大類,幫助我們依據自身需求,建構完善的防護網,確保辛苦累積的資產不會因為突發狀況而化為烏有。
本次講座從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與規劃步驟,到活用ETF、共同基金與保險等三大工具,並深入探討了投資心法與進階策略,提供了一套完整且實用的財富增值系統,讓每位渴望財務自主的人,都能掌握為自己財富增值的鑰匙,擺脫薪資的束縛,真正實現「不靠老闆,也能年年為自己加薪」的理想生活。
※以上內容由財經專家郭莉芳提供